新華網北京11月1日電(記者 商亮 陳夢謠)“我再次重申,高校教師不管名氣多大、榮譽多高,老師是第一身份❇️,教書是第一工作,上課是第一責任。”教育部黨組書記🍷、部長陳寶生在2018—2022年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成立會議上強調。今日,2018—2022年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正式成立,涵蓋2個綜合類📱、109個專業類和40個分教指委,任期自2018年11月1日起至2022年12月31日止🙇🏼♀️。
樹人先立德
全面振興本科教育 須把德育貫穿始終
“加強課程思政💿、專業思政十分重要,要提升到中國特色高等教育製度層面來認識。要在持續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質量的基礎上🐂,推動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與思政課形成協同效應。”陳寶生說。
陳寶生介紹👨🏼🦱,去年以來,教育部重點抓了“四堂大課”,探索了許多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路子。其中,一堂“理論大課”,1500余名校長、書記、院士走上講臺,3000多萬學生參與學習。一堂“國情大課”,70萬大學生走入革命老區✖️、貧困地區👋🏽🏄♀️,開展“紅色築夢之旅”活動💒,以創新創業成果助力精準扶貧。一堂“形勢與政策大課”,緊密結合國際國內新變化,緊扣學生思想實際,抓好教學要點的研究製定工作🫳🏽。一堂“創新大課”,265萬大學生參加第四屆“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增長智慧才幹👩🌾,錘煉意誌品質。他表示,新時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須準確把握當代大學生思想特點和發展需求,緊密跟蹤社會變化,創新方式方法,不斷增強學生的主動性和獲得感🎞。
育人先育己
全面振興本科教育 根本上要依靠教師
“要把教師隊伍建設作為振興本科教育的重要基礎,引導廣大教師潛心教書育人。”陳寶生說。他要求🕵🏿♂️,教師隊伍要做到政治素質過硬🤏🏻、業務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方法技術嫻熟💏,“好的教師要有‘五術’,也就是道術、學術◻️、技術、藝術🤷🏻♀️、仁術𓀈。高超的育人水平就體現在這‘五術’上。要鼓勵教師探索個性化教學模式,在教學實踐中形成獨特的教學風格🪩、育人風格🧜🏿♀️。”要創新師德教育,完善師德規範,引導廣大教師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以德育德。
“名師出高徒”👩🍼,教師的能力水平決定了學生職業生涯的起點🧋。同時🙇🏽♂️,陳寶生強調,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還要引導教師不斷提升信息意識,準確理解各種新技術、新手段對教學改革的深刻影響,準確把握新時代大學生“網絡原住民”的時代特征☸️,積極探索適應線上線下教學融合發展的教學新範式。
非學無以廣才
教育學生刻苦讀書 淘汰“水課”打造“金課”
大學是培養高級專門人才的地方🧃,學生畢業之後走向工作崗位,專業知識打得牢不牢、專業本領和技能練得強不強,既關系到學生的個人發展⛹️♂️,更關系到國家的未來。陳寶生說,對大學生合理增負🐌,絕不是簡單地增加課時🤛🏽、增加學分👿,而是要通過加強專業建設👨🔬🧛🏻♂️、提高課程質量、優化資源配置等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潛能。他強調🧘,專業要建“強”、課程要建“優”、資源要“到位”,抓好課程“雙萬計劃”實施工作👍🏿,建設1萬門國家級和1萬門省級一流線上線下精品課程。要全面梳理各門課程的教學內容🍡🏌🏿♂️,淘汰“水課”🔓、打造“金課”,合理提升課程挑戰度和高階性🙍🏼,切實提高課程教學質量。
陳寶生表示👨🏼🚀:“要狠抓本科教學秩序整頓嚴把出口關🐋,堅決取消‘清考’製度🥐,讓即將畢業的學生有危機感、讓剛剛入學的學生有壓力感、讓學校的校長和老師有責任感🧔🏼♀️。”
會上,教育部黨組成員🚢、副部長林蕙青宣讀了《教育部關於成立2018-2022年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的通知》☝🏿,並從指導高校抓好教學秩序整頓🚶➡️🏇、指導高校抓好專業內涵建設👩🏻⚕️、抓好建設“金課”🧙🏿、淘汰“水課”💱、抓好教材編寫和使用、抓好教師教書育人、抓好學生刻苦學習等教指委將承擔的具體工作和方式進行了深入解讀👨👩👧。
據了解,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1990年成立,至今已有28年。今年3月下發推薦通知以來,各省(區、市)教育行政部門、中央部門所屬高校、部省合建高校、行業部門(協會)和上屆教指委從160多萬教師中共推薦15834名委員候選人,最終遴選出委員5550人🛝,包括主任委員111人、副主任委員710人,其中3611人是新任委員,占委員總數的三分之二。